卢师傅博客

热门关键词:  魂魄  修道  ��  风水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护命妙经》明悟此经,消灾护命

来源:清虚道人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2-23 15:21
浏览热度:

经文.jpg

因为慈悲,不仅仅是对万物的悲悯,更是要求修行者对自我执念的放下。过分执着于“有无”“空色”的区别,恐怕永远也无法明了清静自然的真谛。

《玄门早晚功课经》中有这样一篇经文,初详细讲述了道教修行者是如何降服心中执念的,很多初学者读经时,往往执着于经文字面的意思,认为这是一篇元始天尊在七宝林中讲经说法的内容,是在告诫修行者应该戒除有无之执念,进而达到洞彻一切的大境界。孰不知,隐藏在经文之后的深意更值得我们去探讨。

阅读经文不能执着于表面

经书.jpg

这篇经文便是《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护命妙经》,此经收录在《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其实《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护命妙经》这一名称中,我们就能参悟到一些玄机。

“太上”,是至高无上的意思。“洞”,乃洞彻;“玄”,乃玄妙。帮助后学者洞彻一切玄妙所在,正是道经师三宝之经宝的不可思议功德。《云笈七鉴》卷六称:“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

“灵宝升玄”,则是灵宝派的一个分支。升玄派最初以信奉《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而得名,道士授升玄五戒后方可成为升玄内教弟子,然后逐次晋级,授以相应的经戒和法箓,直至升玄派最高一级的无上登天毕券,唐代后升玄派开始逐渐融入灵宝派。这篇经文的卷名即点出了经文的来历,以及希望后世修行者通过本篇经文所能够达到的修道目标。

本经开经偈中有言:“稽首皈依众妙道,志心恭敬二玄真”,这里说的“二玄真”,便是对“洞玄”和“升玄”的尊崇,同时也是道教玄之又玄之重玄的指称。仔细拜读经文可知,文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在讲述“有无”“空色”等具有统一相对性的哲学概念,而这一点也正是修行者想要进一步精进的要妙所在。《道德经》有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祖认为,“无”是天地之始,“有”是万物之母,两者同出而名不同,所以都以“玄”为概括。有无本相生,“有”中含有“无”,“无”中含有“有”,“有”和“无”、“空”和“色”正是太极阴阳相互不同同时又相互转化的形态在世间最直观的表现。本经开经偈中进一步阐释说“空色色空无有性,有无无有色空均”,简单明了地点出了全部经文的主旨所在,即“有无”“空色”都是虚妄,只有参透表面的假象,才能悟到背后的真玄机。

这就涉及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说“有无”“空色”是修行的大关呢?在经文中同样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为何“有无”“空色”是修行的大关?

修炼.jpg

经中有言,元始天尊端坐七宝林中五明宫内,“观无极众生,受无极苦恼,宛转世间,轮回生死,漂浪爱河,流吹欲海,沉滞声色,迷惑有无”,遂开示曰“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识无空法,洞观无碍。”众生执着于有无、空色,是仍旧以凡尘心去看凡尘事,是在本心上生出了对错与善恶的分别。所谓修行,乃是要有一颗超脱世间之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并非是天地没有怜悯的善心,而是在面对世间所有的一切时都能够保持一视同仁的姿态,不以万物动己心,不以己心念万物。正是因为一切都顺其自然地发展,一切发展都是自为、自在的规律,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道法自然”。若想要万物自然,就必须要以超越万物的视角去观看,以超越万物的利害去运行万物,才能避免自我的主观性倾向对万物造成的或有意或无意的损害。“为道日损”,说的便是这样的道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心可感格天心,天地之“不仁”,对应的正是人内心之清静。以无我无念的心态看待世上众生,才会发觉慈悲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因为慈悲,不仅仅是对万物的悲悯,更是要求修行者对自我执念的放下。过分执着于“有无”“空色”的区别,恐怕永远也无法明了清静自然的真谛。

既然一切都是自然存在,修行者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内观己身,使自己的内心能够免除诸邪侵入,保持内心的纯净,保养先天之真一,才可以称得上是“消灾”“护命”,这也是此篇经文告诉给我们的修行的方法和要义。

“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宗”,经典是可以常读常新且各人均能有独到体会的内容。恭读《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从字面上劝人为善的基本含义,再深入到更高层次的哲学和道学范畴,这都是建立在历世修行者对本经文的切身感悟上来完成的。而随着全真道内丹学的兴起,这一部经典又可以解读出更多的含义。

内丹学中认为,人身有七宝,分别为灵、精、气、神、意、魂、魄,以此对应元始天尊所处七宝林;身中有五脏,五脏生五炁,五炁配无行,此即是五明宫的隐喻。由此可知,处于七宝林中五明宫内的元始天尊也是在暗指身体中的某个最为重要的部位,即是身中“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的纯然一性。

所以这篇以元始天尊讲经说法为表象的经文,其实是可以借喻为修道者需要用自己的纯然一性去调理身中的欲与念,是在告诉所有的修道者不要“沉滞声色,迷惑有无”,而是应该返归到身中的灵光一点,去感悟无中妙有和有中真无的玄妙境界,真正做到“空无所空,湛然常寂”,由此才能够修得妙道之真要。

闵爷在《玄门日诵早晚课经注》中提到:“形强神清,诸邪不得入,百病不能生,长生久视出劫乃谓之消灾护命……天尊说此经开化妙理,以喻众生,俾使流通读诵,究竟大道。”道教有“我命在我不在天”之说,能悟此理,即可初探自我命理之源头,不枉修道修仙之本初。

相关文档:

修行心得:某位修炼高人..

神秘修行人泄露的天机,..

在道家修行圈里,恃才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