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师傅博客

热门关键词:  魂魄  修道  ��  风水  

关于镜子的历史知识,道家驱鬼辟邪的镜子(3)

来源:道教
编辑:秩名
时间:2019-09-12 09:02
浏览热度:

14.jpg

在镜子制成后,并非可以永远保持“鬓眉微毫可得而察”的状态。长时间的使用后,铜制的镜子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磨损、生锈等问题,这时就需要再次进行抛光磨制。一般人没有专业的磨镜技术和工具,因此再次磨制的工作常常被交给走街串巷的“磨镜人”。

有一部传为明代刘基撰《多能鄙事》的书,记录了有关磨镜及磨镜药的秘方,主要原料为白矾六钱、水银一钱、白铁(即锡)一钱、鹿角灰一钱。先用水银将白铁与砂子细磨如泥,淘洗白净,加入鹿角灰及矾,研磨极细才可使用。然而这些磨镜所需的材料,铅、锡、汞等等并不是寻常之物,但却是道教炼丹法中最基本的原料。

汉代神仙方术盛行,不少人为了长生进行炼丹实验,铅和汞是道教炼丹法中最基本的原料,而锡作为“五金”之一也是常见辅料。在长期修炼仙丹的过程中,道士们四处搜罗这些材料,并发明了各种提炼铅锡的方法,逐渐成了铅、锡的大量持有者。所以占有了原料的炼丹方士们,逐渐进入了磨镜的市场。比如大约成书于南北朝的《上清明鉴要经》就记载:“昔有摩镜道士,游行民间,赁为百姓摩镜,镜无大小,财费六七钱耳。不以他物摩也,唯以药涂面拭之,而镜光明不常有。”

磨镜匠人出现得相当早,在《列仙传》中记载了一位被称作负局先生的人:

负局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语似燕代间人。常负磨镜局,循吴市中,衒磨镜一钱,因磨之。辄问主人:“得无有疾苦者?”辄出紫丸药以与之,得者莫不愈,如此数十年。后大疫病,家至户到,与药,活者万计,不取一钱。吴人乃知其真人也。后止吴山绝崖头,悬药下与人。将欲去时,语下人曰:“各还蓬莱山,为汝曹下神水。”崖头一旦有水,白色流从石间来下,服之多愈疾,立祠十余处。

所谓的“局”,是一个类似博局棋盘的方形平板状磨镜承具。负局先生也不知是何方人氏,听口音像是北方燕、代一带的人。他经常背着磨镜工具,在吴地的集市里游走。给人磨拭昏镜,只收取很少的费用。趁磨镜的时候,他会顺便询问镜子的主人,了解他们是否染疾。遇到有病痛的,就拿出紫色药丸送给他,吃药的人没有不痊愈的。

从书中的描写来看,这位负局先生显然是一位炼丹的方士,他看似以磨镜为业,实则为患者送药治病,悬壶济世,宛似传说中的仙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名的磨镜客。而“负局”也成了磨镜客的代称。南朝江总《方镜铭》便有:“价珍负局,影丽高堂。”刘禹锡《磨镜篇》也有:“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 。”

汉末魏晋以后,道教开始兴盛,原先炼丹追求长生的方士们,逐渐被吸纳到道教的领域,而磨镜者也换上了道士的新身份。

相关文档:

为什么老人说晚上不能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