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师傅博客

热门关键词:  魂魄  修道  ��  风水  

端午节的由来,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3)

来源:道教
编辑:秩名
时间:2019-06-06 11:24
浏览热度:

端午是古代的“凶日”“恶日”?

微信图片_20190606113225.jpg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端午节缘于五月是凶月的古老观念。晋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这个观念缘于上古,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玄戈》:“五月,东井、七星大凶,胃、参致死。”东井,即二十八宿之一的井宿,因它在玉井之东,故称。这虽见于秦代,但却历史久远。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东井星主管五月。汉王充《论衡·说日》:“当夏五月,日长之时在东井,东井近极,故日道长。”五月不吉观念渗透到民间,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五月为凶月,是端午赖以建立的文化基础。

端午最初作端五。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端午”条引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骛角黍。”《艺文类聚》卷四引《风土记》仍作“端五”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五与午同音通用,《周礼·壶涿氏》:“午贯象齿”郑注:“午故书为五。”端五后作端午。古人忌重,五月五日重五,被视为大不吉。

《抱朴子》:“或问辟五兵之道,答曰: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北魏魏收《五日诗》:“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艺文类聚》卷四载《续汉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道教《八道秘言》称五月五日为“地腊日”,《杨公忌》:“(五月)初五日,不宜问疾,名地腊日。”原始的五月五日禁忌与粽子、龙舟等拯救屈原等没有关系。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是为纪念屈原

微信图片_20190606113241.jpg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由来已久,但是你或许只知道这是纪念屈原,但是不明白为什么屈原会投江自尽,那么就让我来带你解开这两千多年的谜团吧。探索这场“端午节的战争”。

根据史料记载,屈原乃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名臣,当年楚怀王在位时期,屈原倡导举贤授能,一面富国强兵,一面主张联齐抗秦,曾经打败不可一世的魏国。结果楚国昏君当道,朝政混乱不堪,根本就没人理会屈原的主张。楚怀王更是犯下了一个个战略性的失误,听信信秦国宰相张仪的离间计,亲手摧毁了原本维持争霸大好局面的“齐楚联盟”,导致秦国一家独大,而自己的国土却不断沦落,楚国从此走向了衰亡的道路。

其实屈原的悲剧主要是楚怀王造成的。楚国攻灭越国后,正常的政策原本应该休养生息,积蓄实力,交好邻国,而楚怀王偏偏要四面树敌,后来甚至做出破坏联盟的蠢事。居然相信张仪割让六百里地的承诺,这完全是一个没有外交常识和政治素养的君主。最后在失去了齐国这个盟友后,遭到秦国的进攻,连连败退。连昔日盟友齐国也来进攻楚国,楚国自然是受不了两面夹击,于是只能割地赔款。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毕竟楚国家底雄厚,还能慢慢恢复。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楚怀王又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居然答应用黔中土地来换张仪。

这个时候屈原出来劝阻楚怀王。可惜楚怀王不听。之后又被迫放了张仪,而且又中了秦昭襄王的圈套,屈原再次劝阻,可惜楚怀王依旧不听,结果去谈判的路上被秦国预先埋伏的军队截断退路,自己也被扣住当人质,要楚国拿土地来当赎金。楚国人不肯,于是秦国就软禁楚怀王,最后楚怀王逃跑不成,病死在了秦国。不过这个秦国的作风也够狠的,完全不顾道义公理,放到现在就是践踏各种公约,完完全全的军国主义作风。不过也正是这种军国主义下的秦国才能统一六国结束战国时代的纷争,不过这是后话了。

秦国见楚国软弱可欺,不断攻伐,到了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国都沦陷,悲愤不已,于五月初五,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来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民们也划着船,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遗体。这就是划龙舟的由来,又拿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丢入江中喂食鱼虾,免得鱼虾破坏屈原的遗体。这后来就发展成了棕子。

屈原跳入汨罗江,以死酬志和报国,表现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中这样说:“节分端午自谁言,千古传闻为屈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