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
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的,人民近而赞美他)。
其次,畏之(再次的,人民畏惧他)。
其下,侮之(更次的,人民轻蔑他)。
信不足焉(信用不足的君主),
有不信焉(自然有不信任他的臣民)。
犹兮其贵言(谨慎做到不随意发号施令),
功成事遂(帮助人民实现心愿),
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第十八章
大道废(大道废除),
有仁义(自然出现仁义);
智慧出(智慧频出),
有大伪(自然混杂大伪);
六亲不和(六亲不和),
有孝慈(自然彰显孝慈);
国家昏乱(国家昏乱),
有忠臣(自然产生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崇高的圣贤志士不用奸诈治国),
民利百倍(人民自然可以获得百倍的利益);
绝仁弃义(崇高的仁爱之士不搞义气用事),
民复孝慈(人民自然能恢复忠孝仁慈之心);
绝巧弃利(崇高的能工巧匠不去争夺名利),
盗贼无有(盗贼自然不会刻意打他的主意)。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仅此三者作为法则是远远不够的),
故另有所属(所以另外还须心有所属):
见素抱朴(保持纯朴的心态),
少私寡欲(减少自私的欲望)。
绝学无忧(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真理与谬误),
相去几何(相差多少)?
美之与恶(真善美与假恶丑),
相去何若(相差又在那里)?
人之所畏(人们所畏惧的东西),
不可不畏(也畏惧人吗)?
荒兮(浩瀚的荒漠啊),
其未央哉(又有多少悬而未决的道理)。
众人熙熙(众人都喜欢熙熙攘攘凑热闹),
如享太牢(比如去参加盛大的祭祀活动),
如春登台(比如春天登临楼台远眺美景)。
我独泊兮其未兆(我们确淡泊恬静好象未开窍),
如婴儿之未孩(如婴儿刚出世还没有学会笑)。
乘乘兮(随风漂泊啊),
若无所归(仿佛找不到归宿)。
众人皆有余(众人都希望自己富贵有余),
而我独若遗(而我们却希望自己扔掉包袱)。
我愚人之心也哉(我们这种愚人的心灵啊),
沌沌兮(多么象混沌无知啊)。
俗人昭昭(世俗之人看上去都能明明白白的事情),
我独昏昏(惟独我们得道之士仿佛昏昏沉沉)。
俗人察察(世俗之人看上去都能清清楚楚的事情),
我独闷闷(惟独我们得道之士仿佛蒙在鼓里)。
众人皆有以(众人皆有远大的志向),
而我独顽且鄙(惟独我们冥顽不化而且鄙陋寡闻)。
泽兮其若海(沉静啊就像地平线上的大海),
飂兮若无止(却有着无法遏止的生命动力)。
我独欲异于人(我们与众人不同的理由),
而贵食母(是因为推崇从道中得到养份)。